EN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前进》杂志刊发我校党委书记廖允成文章
资料来源: 校园网 |发布日期: 2021-06-30|点击数:

近日,《前进》杂志第6期刊发我校党委书记廖允成署名文章《传承红色基因勇担强农使命》。

文章从铭贤学校时期的红色历史讲起,回溯了铭贤学校时期的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阐述了铭贤学校时期形成的爱党爱国、追求进步的红色基因,始终是农大人前进的方向;铭贤学校时期形成的不畏艰难、顽强斗争的优秀品质,始终是农大人奋斗的动力;铭贤学校时期形成的扎根大地、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始终是农大人成长的沃土。

文章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深入学习铭贤学校时期的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对于传承红色基因,丰富办学精神,激励全校师生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勇担强农兴农使命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山西农业大学将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独特优势,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奋力开创“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新局面。

原文如下:

传承红色基因勇担强农使命

廖允成

山西农业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07年的私立铭贤学校。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广泛传播,这里诞生了晋中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中共太谷铭贤学校小组”、最早的共产党员张维琛;这里是晋中地区传播、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摇篮和策源地,影响了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青年学生接受和拥护党的领导,积极投身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回顾铭贤学校时期的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在党组织早期创建的严峻考验中,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在南迁北归的征途上,广大师生始终与党的发展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荣历史,积淀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形成了“爱党爱国、追求进步,不畏艰难、顽强斗争,扎根大地、服务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百年农大薪火相传、奋力前行的力量源泉。

一、铭贤学校时期形成的爱党爱国、追求进步的红色基因,始终是农大人前进的方向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铭贤学校师生深受革命思想启蒙,积极响应五四运动,声援北平学生斗争,下乡开展爱国宣传。由于当时太谷县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山西党组织把在太谷进步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创建党组织作为开辟该地工作的突破口。1925年1月,铭贤学校学生张维琛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晋中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同年6月,张维琛、赵品三、郝金和成立晋中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中共太谷铭贤学校小组”,马克思主义的红色种子在铭贤学校萌芽。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学生们成立自治组织,建立“书报流通社”,编印《锐锋》期刊,阅读革命书籍,宣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思想,影响了一大批师生。1926年6月,中共太谷铭贤学校支部成立,工作范围扩大到太谷县。1937年,日寇进攻山西,铭贤学校被迫南迁,途经运城、陕县、西安、沔县等地,每到一地,师生们走上街头,讲演、唱歌、贴标语、演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等,编印抗日诗集《沔滨酬唱集》,一批学生奔赴延安,走上了革命道路。到达四川省金堂县曾家寨办学后,学生们组织民众社,编印《民众墙报》,宣传抗日,抨击时弊,一批学生参加“远征军”,赴缅甸、印度抗日。铭贤学校师生爱党爱国、追求进步的红色火种,播撒到了大江南北,涌现出了郝德青、高克亭、侯维煜、王大任、许志奋、朱霖、李清、罗钰如、张树德、刘康、谭绍文等一大批革命家、政治家,引领和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进入新时代的山西农业大学,必须传承爱党爱国、追求进步的红色基因,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师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二要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丰富内涵,利用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和重大活动,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宣传教育,持续开展文明校园创建。三要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强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二、铭贤学校时期形成的不畏艰难、顽强斗争的优秀品质,始终是农大人奋斗的动力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铭贤学校党组织的活动一度陷入低潮。1929年7月,共产党员高克亭受太原临时市委指派,由榆林中学转到铭贤学校,建立中共铭贤特别支部,高克亭任特支书记;同时,派共产党员柴涛协助工作,组织读书会,到附近的农村发展党员。1931年初,高克亭任山西革命互济会中共党团书记,8月下旬,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入狱。面对审讯和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没有泄露党的机密,后被营救出狱。1932年秋,共产党员李延年受山西省委指派,到铭贤学校和郭健夫、刘景初等,建立共产党领导下的外围进步组织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铭贤支部,后改称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太谷分盟,所辖范围至清徐、榆次等地。七七事变后,在全国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部宣传部长杜润生、山西队长侯维煜、铭贤分队队长吕东滨的组织下,成立了以铭贤学校学生为主的太谷县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开展各种群众性救亡运动。之后,有30多名学生加人太谷县抗日人民武装自卫队,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留在当地坚持斗争,成为“秦赖支队”的重要组成力量。其中,铭贤学校学生马定夫担任八路军新编第10旅30团政委。1943年7月,日伪军偷袭太谷南山枫子岭,直接威胁千余名群众的生命安全。他身先士卒,与敌展开血战,腹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8岁。在革命年代牺牲的铭贤学校学生还有晋中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张维琛、红军西路军三十军八十师政治部主任张卿云、八路军太行二分区供给处处长郭蕴璋、中共榆太县委书记胡殿基、中共丰滦迁县县委宣传部长史国森等,他们的功勋永载史册,他们的精神浩气长存。铭贤学校时期形成的不畏艰难、顽强斗争的优秀品质,激励着一代代农大人崇学事农、艰苦兴校,无论是在辗转南迁、艰辛北归的征途,还是在曲折前进、调整分合的时代,都能听党话、跟党走,初心不改,根本不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当前,高等教育的竞争日趋激烈,山西农业大学与省内外同类院校相比,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发展质量还不够高,距离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必须发扬不畏艰难、顽强斗争的精神。一要勇于攻坚克难。“十四五”时期是山西农业大学从“做大转型”进入到“做强做优”的历史阶段,内涵发展与融合发展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省委、省政府印发的校院合署改革方案,提出了一揽子改革措施,力度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前所未有。我们要迎着风险挑战走,在“大部制”改革、“院办校”改革、分类考核机制改革、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科技创新评价制度改革、“谷城院”深度融合改革等工作中攻坚克难,确保改出活力、合出成效。二要聚焦短板弱项。牢固树立问题导向,聚焦高层次领军人才和中青年拔尖人才短缺、学科“高原”“高峰”实力较弱、技术推广服务的能力水平不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密、国际交流与合作层次偏低等短板弱项,久久为功,争先进位。三要增强斗争本领。在革命年代,党员干部在艰苦环境中经受严格政治历练,提高斗争本领;在和平年代,党员干部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急难险重面前敢于挺身而出。要主动担当作为,以时不我待、含我其谁的精神,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不怕失败,不怕挫折,积极投身到学校改革发展的最前沿、主战场,在实践中经受考验和锻炼。要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参加党内政治生活,增强斗争勇气和斗争意志,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三、铭贤学校时期形成的扎根大地、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始终是农大人成长的沃土

铭贤学校鼓励师生走向社会、服务民众。1928年,学校开办农科,建立了实验农场、畜牧场、园艺场,引进推广了“铭贤169”小麦、“金皇后”玉米、甜菜、来航鸡、软不来羊等动植物品种。抗日战争时期,“金皇后”玉米被引种到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在晋冀鲁豫边区大面积推广。上世纪40年代初,“金皇后”玉米传入陕甘宁边区,由延安光华农场繁殖,在陕甘宁边区推广。1931年,学校开办工科,建立了木模厂、铁工厂、纺织厂、化工厂、印刷厂等,对犁、中耕器、灌溉设备、玉米脱粒器、喷雾器等进行了改良,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作负担,提高了劳动效率。学校聘请一流大学毕业的专业人才指导学生实践,组织学生定时定点到农场和工厂勤工俭学、学习劳动技能。1936年,学校成立乡村服务部,开展扫盲运动,组织农民健康体检,宣传农村信贷合作,传授农业和工业新技术,师生获得了宝贵的知识和社会经验。学校到四川省金堂县办学后,举办了畜牧兽医讲习班,示范推广了植棉、稻虫防治、川北玉米、小麦、烟叶等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极大提高了当地农业生产水平。铭贤学校扎根大地、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在不同历史时期得到发扬光大,广大师生扎根黄土地,把论文写在田野,把项目做在农村,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接力奋斗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他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强调,要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2019年,省委、省政府着眼山西高等教育和农业科研改革发展大局,推动山西农业大学和省农科院合署改革,明确提出“建好农谷,办好农大,把农业科研搞上去”。新农大必须弘扬扎根大地、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一要把打造科研高地作为建设研究应用型大学的基础。围绕山西省农业“特”“优”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建平台、引人才、抓项目、出成果,瞄准生物育种、有机旱作、功能农业等前沿领域,在山西主导产业“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上开展攻关,形成一批突破性、原创性成果。二要加快推进“谷城院”深度融合。主动服务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积极建设省部共建有机旱作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功能农业重点实验室、杂粮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实施综合实验楼、铭贤学校旧址保护与利用、中国北方林果苗木繁育基地等重点项目。三要充分发挥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优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山西农业三大省级战略和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等重大需求,强化示范、推广和应用,为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撑。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激励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深入学习铭贤学校时期的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对于传承红色基因,丰富办学精神,激励全校师生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勇担强农兴农使命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山西农业大学将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独特优势,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奋力开创“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