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午,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2023年山西省委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关内容。文件包括10个部分38条,聚焦年度重点工作,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部署,推动农业科技保障粮食产量,产业经营助力农民增收,防止返贫。
2023年,山西省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主要指标
一产增加值增长6%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一产固投增长7%左右。全省开展单产提升行动,扩大大豆油料种植,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725万亩以上。
保产量——
扩大豆油料 开展技术攻关
为了确保粮食总产不低于上年,力争有所增加,全省将扩大豆油料,积极探索利用盐碱地种植油料作物,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确保完成全省175万亩大豆、135万亩油料、8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今年,山西省农业部门继续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每亩补贴200元,继续实施种植收入保险试点。
不论是大豆、油料、还是带状复合种植任务,都需要开展关键技术攻关。2023年,山西省将启动黄花菜、奶绵羊等4个国家级特色物种和玉米、谷子、太行云牛等11个省级良种联合攻关。
此外,全省今年将建好用好我省南繁育种基地,加快推进后稷实验室(杂粮生物育种山西省实验室)、国家特色杂粮种质资源中期库建设,积极创建崖州湾实验室杂粮(山西)基地,打造农作物特别是杂粮科研育种的“加速器”。同时,各地市将打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建设100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组织省市县乡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服务。
促增收——
加大特色产业支持力度 增加农机购置补贴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农民经营性收入占1/4左右,2023年,山西将确保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6%以上。
全省农业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大特色产业支持力度,今年新发展设施农业16万亩,加工型马铃薯10万亩,支持495个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新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500个以上。
农村产业发展,为农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据统计,打工收入占全省农民收入的40%以上,是农民增收主要来源。为此,山西省开发乡村基层公共服务管理岗位,发展公益性零工市场。加大以工代赈力度,在欠发达地区使用专项资金实施一批以工代赈项目。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新培育高素质农民5万人,颁证4万人。
针对农民补贴,今年山西农机购置补贴比去年(4.1亿元)增加1.3亿元。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保体系,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5元,达到123元。
防返贫——
紧盯重点区域和人群 创造条件落实就业帮扶措施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在先期做好五台、武乡、岚县、左权、汾西等5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山西将继续实施好中央彩票公益金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同时支持云州、岢岚、汾西3个县开展转型综改牵引性集成改革试点。
针对有可能返贫的农村人群,全省聚焦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提高职业教育入读率、就业率;聚焦脱贫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分类开展高质量的技能培训,提高持证率和培训后上岗率,分区域创建有影响力的劳务品牌。
对弱劳力和半劳力,创造条件落实公益岗位等就业帮扶措施。围绕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抓好庭院经济发展项目。以脱贫户和监测户为重点,衔接补助资金每年投入2亿元,支持10万左右的农户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省财政统筹安排2亿元,对发展庭院经济成效显著的县给予奖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