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我校本科教育在校党委、校行政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按照“注重质量、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提升内涵”的思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本科教育教学水平。
聚焦立德树人 ,强化思政教育
我校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和载体,不断提高师生获得感。2017年,召开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制定实施《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七个始终坚持”和“七个不断加强”。2020年印发《山西农业大学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案》,采取有效举措提高思政课质量水平。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选树了23门课程思政建设样板,集结出版《耕土耘心——山西农业大学课程思政案例集选》,在全校宣传推广,形成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格局。设立“山西农业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究项目”,围绕“十大育人体系”建设,着力研究和探索解决当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42项项目校级立项。依托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育人协同中心,将立德树人总要求融入到课程实践、双创实践、社会实践和实践育人队伍能力提升等四个方面,初步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1311”实践育人模式。连续举办了两届山西农业大学实践育人论坛,出版了专著《实践育人2018》,形成了《山西农业大学第二届实践育人论坛交流材料汇编》《山西农业大学第二届实践育人论坛论文汇编》。
我校举办首届实践育人论坛
聚焦教育改革,夯实培养基础
我校召开本科教育工作会议
校党委和校行政高度重视,制定了《山西农业大学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方案》,统筹协调,于2018年顺利完成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并持续不断进行整改。以审核评估整改为契机,开展全校新时代教育思想大讨论,召开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新农科建设本科教育行动方案》,为我校新农科建设和本科教育教学的系统改革和发展指明了路径,树起了标准,描绘了愿景。按照“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引领和支撑现代农业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想信念坚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三农’情怀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强化耕读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三农”情怀,结合建设新农科、新工科设置课程,将“四新”理念融入教学内容;推动科教融合,将学科前沿知识、行业发展方向、最新科研成果等引入课堂,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创新培养模式,实施大类招生、本硕统筹、卓越人才实验班等培养模式改革,开展辅修学位教育,实施转专业制度,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探索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实验班特色教学模式,建立通专结合、本研贯通、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体系。
聚焦“四新”建设,推进内涵发展
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给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全面推进一流本科建设,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把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作为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重点环节,做好专业设置加减法,不断优化专业布局。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撤停了农艺教育等9个专业;主动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需求,积极推进新农科、新工科建设,获批了全国第一个食用菌科学与工程专业,布局发展智慧农业、生物农药科学与工程、药茶、森林康养、机器人工程等新专业,对标专业认证,启动了专业学制调整;以“四新”建设引领带动专业内涵提升,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科专业,推进农科与文理工科的交叉融合,打造优势特色专业,截至目前,我校拥有本科专业68个。对标国家(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加快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农学、动物医学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植物保护、动物科学、林学、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等21个专业获山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聚焦实践教学,推进协同育人
副校(院)长杨武德带队赴东阳试验示范基地调研
学校以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引领,投入3000余万元升级建设9个公共基础课程实验平台和12个实践教学基地,改善校内实验实践条件,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求。充分发挥合署改革带来的资源整合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分布在运城、临汾、长治、晋中、吕梁、太原、忻州、大同等全省各地区的研究所(中心)和农业试验站的资源,根据涉农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依托棉花研究所、小麦研究所、谷子研究所、经济作物研究所、高粱研究所、玉米研究所、高寒研究所、果树研究所等地方专业研究所以及东阳试验示范基地建立了9个符合新农科建设要求的涉农类本科生实习实训基地,解决了我校实习实训基地薄弱的问题,保障了涉农类专业学生专业实习的有效开展,推进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充分利用与高水平大学合作的机会,深化校际协同育人模式,选拔40余名优秀本科生赴外校交流学习,支持校际之间课程转换、学分互认。实施校企(地)协同育人模式,园艺专业的校企(所)“2+1+1”联合培养模式,获2017年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软件学院开展“3+1”校企联合培养的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44个项目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
聚焦学生发展,打造质量品牌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十三五”期间,学校统筹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创新创业学分、基层教学组织、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等教学制度,不断完善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政策,建立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机制,创新招生宣传模式,巩固扩大优质生源基地,提高生源质量。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挥“互联网+”大赛引领推动作用,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截至目前,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获得的标志性项目和成果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2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新(农)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项,全国“十三五”规划课题教育部青年专项1项,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136项,省级立项认定、建设、培育的精品共享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课程61门,国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8项,在“互联网+”“兴晋挑战杯”“创青春”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各类专业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00余项。学校被确定为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十三五”期间,学校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一些做法,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奋战收官“十三五”,科学谋划“十四五”,站在合署改革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不断开拓创新,进一步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新农科建设为抓手,建“金专”,建“金课”,建“高地”,谱写本科教育发展的新篇章,在构建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新征程中再上新台阶。